大学生跳楼, 是懦弱还是哪里有问题
2019-12-22 14:58:05
  • 0
  • 0
  • 0
  • 0

大学生跳楼, 是懦弱还是哪里有问题

文|闫旭东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陶崇园坠楼身亡。随后其家人在网上控诉其导师王攀占用陶崇园大量个人时间给他做私人家务:上门洗衣、买饭送户。更有甚者,王攀还要求陶崇园称呼他为“爸爸。

关于这事,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01 关于教师

中国人对待教师的态度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古人有一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教师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教师被踩在脚下。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一种传统愚昧伦理道德中君君、臣臣、子子的排序,古代社会通往上层通道路也很狭窄,书生们想受到朝廷的重用,必须拜一位身份显赫的人为老师,在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列举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是对知识的尊重,而是对人的愚忠。

在这里我先拿管理学两个概念进行类比,管理学中存在着两个概念:权力化管理和非权力化管理,权力化管理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实行强制的管理,比如法律和制度上界定的权力,比如一个副县长分管交通,这就是法律或制度层面上规定的权力,企业一位生产厂长具有手下人员任免的权力,这就是制度规定的权力,同样一位大学教师具有学生是否能让其学生通过毕业的权力,这些属于规定的权力。权力化管理就是利用手中法律制度规定的权力去完成职责范围内管理工作;而非权力化管理,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学识、道德、威望去影响自己的手下自觉的去履行自己的义务,所谓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这就是一种非权力化管理。

我觉界定教师的工作范畴也应该从两条去考虑,其一是遵循法律、制度规定的权力,不越界;其二是以其学识水准和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的良好影响,学生自觉尊敬教师。这里我强调是自觉,我不反对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为老师办点事,但其前提是老师道德及学术水准让学生尊重,学生自愿这两个前提。

这里我们在界定一下教师的社会定位,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么界定教师: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在这里被界定为一种职业,其首先是一种职业,传道、授业、解惑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

另一个极端;“教师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教师被踩在脚下,这已经缺失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

我觉得我们应该首先还原教师的职业定位,才能谈其它问题。教师就是一个职业,首先其不能超越法律和制度规定的权力范畴。

-02 关于教育问题

因为许多社会问题,教师这个职业经常被推到风口浪尖,比如教师体罚学生,容易让学生丧失自尊,长期导致性格懦弱,不自信,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4月2日,山东聊城,沙镇某贵族幼儿园,一名幼儿疑因忘记带本子被幼师揪住耳朵猛甩到地板上,幼儿被吓得双手捂耳跪地。

比如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校外补课,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校外补课热成了社会顽疾,加重了学生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教育部门在下大力气整治,许多补课从地上转为地下,从补习学校转到教师家庭,许多隐形补课还依然存在。这都需要教育部门去研究完善相关制度。

-03

什么样的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什么样的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是管理属于也适用于教育,没有无原的果。

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陶崇园坠楼身亡及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跳河自尽,许多人质问现在的导师制,导师权力过大问题。我觉得也需要有关部门研究。

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止,前些年我们提出:将西南联大精神发扬光大。中国的教育也出现过奇迹,我们的教育要继承国内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教育关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未来。教育的革新是一件刻不容反的大事,希望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些问题,把教育的改革放在重要的国家战略上进行考虑。

2018年4月3日

-------------------

备注:历史文备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